卡压式不锈钢卡箍的插入深度有哪些具体要求?
卡压式不锈钢卡箍的插入深度需严格遵循管材公称直径(DN)、管件结构及行业标准,其核心要求围绕密封性、抗拔性及安装适配性展开。以下是结合国家标准、行业规范及工程实践的具体要求:
卡压式连接的插入深度主要依据以下标准:
-
CJ/T 152-2016《薄壁不锈钢卡压式和沟槽式管件》:明确规定了不同管径的承口长度(即插入深度),例如 DN25 管件的承口长度为 23±3mm。
-
GB/T 19228.2-2011《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 第 2 部分:连接用薄壁不锈钢管》:要求管材插入深度需确保密封圈完全覆盖,避免因插入不足导致泄漏。
根据工程实践及行业标准,常见管径的插入深度如下(单位:mm):
特殊说明:
-
带螺纹管件:需先锁紧螺纹后再卡压,避免卡压后螺纹松动导致插入深度变化。
-
异径管件:插入深度以大端为准,例如 DN40×25 的异径三通,大端(DN40)插入深度为 47mm,小端(DN25)为 24mm。
-
标记画线:用专用画线器在管端标记插入深度,例如 DN25 管道标记线距端口 24mm,实际插入时需确保管件端部与标记线距离≤3mm(DN15-25)或≤5mm(DN32-50)。
-
清洁润滑:
-
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擦拭管材外壁和管件承口,去除油污、灰尘。
-
若插入过紧,可用清洁水润滑(禁止使用油脂类润滑剂,避免腐蚀密封圈)。
-
垂直插入:管道需垂直插入管件承口,避免歪斜导致密封圈错位或划伤。
-
深度验证:插入后用深度尺测量,实际插入深度需与标准值偏差≤±2mm(如 DN50 标准插入深度 52mm,允许范围 50-54mm)。
-
外观检查:卡压部位应形成规则的六角形压痕,无裂纹、变形或密封圈挤出。
-
量规检测:使用专用六角量规(如 DN25 量规边长为 25.4mm),若量规无法完全套入卡压部位,需重新卡压。
-
密封试验:安装后进行水压试验(工作压力的 1.5 倍,保压 30 分钟无泄漏)或气密试验(工作压力的 1.2 倍,保压 24 小时)。
-
卫生级精度:
-
插入深度公差需控制在 ±1mm 以内(如 DN32 标准插入深度 39mm,允许范围 38-40mm),避免因间隙导致介质残留。
-
密封圈需采用 FDA 认证的硅橡胶(硬度邵氏 A 70±5),安装前需用高温蒸汽(121℃,30 分钟)灭菌。
-
无损伤安装:优先使用激光切割或专用机械切管机,禁止砂轮切割,防止金属碎屑污染。
-
热膨胀补偿:插入深度需预留 0.5-1mm 的膨胀余量(如 DN50 标准插入深度 52mm,实际插入 51.5mm),避免高温下管道膨胀导致卡压失效。
-
密封圈材质:选用全氟醚橡胶(FFKM),耐受温度 - 20~200℃,并在安装时涂抹耐高温润滑脂(如氟化硅脂)。
-
防腐处理:管道外壁需做 3PE 防腐涂层(聚乙烯层厚度≥2.5mm),插入深度需比标准值增加 5mm(如 DN100 标准 75mm,实际插入 80mm),确保密封圈完全覆盖防腐层。
-
定期检查:每半年开挖检查一次,重点查看插入部位是否因土壤沉降导致松动,必要时重新卡压。


卡压式不锈钢卡箍的插入深度需综合考虑管径、行业标准、环境条件三大要素:
-
基础要求:以 CJ/T 152-2016 为核心,确保插入深度与公称直径匹配(如 DN100 标准插入深度 75mm),并通过量规和密封试验验证。
-
特殊场景:食品行业需控制公差 ±1mm、高温环境需预留膨胀余量、埋地管道需增加防腐层覆盖深度。
-
操作要点:垂直插入、标记线定位、清洁润滑是确保插入深度准确的关键,同时需结合行业特性选择适配的工具与材料。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,可最大程度保障卡压式连接的密封性、抗拔性及长期可靠性。
-End-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欢迎随时拨打官网主页电话联系我们旺坤管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