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压式连接的不锈钢水管的安装步骤中,预处理步骤有哪些?
卡压式连接不锈钢水管的预处理步骤,是核心卡压操作前的关键准备,目的是消除原材料缺陷、保证管道尺寸精准、清除杂质干扰,为后续密封可靠奠定基础。根据国标(GB 50268、GB/T 19228.2)及实际施工规范,预处理步骤可拆解为原材料检验、测量放线、管道切割、端面处理、管道清洁5 大环节,每个环节均有明确的操作标准和风险控制要求:
预处理的核心前提是 “使用合格的原材料”,需对管材、管件、密封圈进行专项检查,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后期漏水。
-
操作内容:
① 材质验证:用 “光谱分析仪” 抽检管材成分(304 材质需满足 Cr≥18%、Ni≥8%;316L 需额外满足 Mo≥2%),禁止用 201/301 等低镍材质冒充(201Cr 仅 16%-18%,易生锈);
② 规格核对:用卡尺测量管材外径和壁厚(如 DN25 管材标准外径 25.4mm、壁厚 2.0mm,误差需≤±0.1mm),避免非标薄壁管(如壁厚 1.5mm);
③ 外观检查:管材表面需光滑无划痕、凹陷、锈斑(304 为银白色,316L 偏哑光),内壁无杂质、氧化皮(可用手电筒照射检查)。
-
风险后果:
非标薄壁管卡压时易开裂;氧化皮会划伤密封圈,破坏密封性能。
-
操作内容:
① 承口检查:管件承口内壁需光滑无毛刺,密封槽(放置密封圈的环形槽)尺寸符合规格(如 DN25 密封槽深度 3mm、宽度 5mm,误差≤±0.05mm),无变形、凹陷;
② 卡压区标记:管件外壁需有清晰的 “卡压区环形凹槽”(部分品牌为红色 / 黄色标记线),标记宽度≥2mm,便于后续定位;
③ 适配性验证:管件规格需与管材匹配(如 DN25 管材配 DN25 管件),插入试装时管材能顺畅进入承口,无卡顿。
-
风险后果:
密封槽变形会导致密封圈无法贴合;卡压区标记模糊会导致钳口定位偏差,出现 “单边卡压”。
-
操作内容:
① 材质与规格:密封圈需为食品级(符合 GB 4806.11),材质根据用途选择(冷水用 EPDM,热水用 FKM),规格与管件匹配(如 DN25 管件配截面直径 5mm 的密封圈);
② 质量检查:手感柔软有弹性(按压后 1 秒内回弹),无刺鼻异味、裂纹、气泡,拉伸后无明显变形(断裂伸长率≥300%);
③ 储存状态:密封圈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(温度 0-30℃),避免阳光直射(防止提前老化),开封后 48 小时内使用完毕。
-
风险后果:
非食品级密封圈污染饮用水;老化密封圈 1-2 年内会失去弹性,导致密封失效。
根据现场实际走向和设计图纸,确定管段长度,避免因尺寸偏差导致接头受力或插入深度不足。
-
操作内容:
① 走向确认:按设计图纸标记管道走向(如墙体开槽、吊顶内敷设),用墨斗弹线标注,确保与其他管线(如电线管、燃气管)间距符合规范(与电线管≥300mm,避免电化学腐蚀);
② 长度计算:测量管段两端接口(如阀门、热水器接口)的距离,需预留 “热胀冷缩余量”(冷水管每 5 米预留 5mm,热水管每 3 米预留 10mm),避免管段过短 / 过长;
③ 标记切割线:用马克笔在管材上画环形切割线,确保线条平直(可用直角尺辅助),长度误差≤±2mm。
-
风险后果:
管段过短会导致插入深度不足;过长会导致管道顶紧墙体,热胀时挤压接头。
-
操作内容:
对于墙体暗埋、吊顶内等隐蔽场景,需在预制管段上额外标注 “插入深度线”(按管件规格,如 DN25 标注 20mm,DN32 标注 25mm),用红色马克笔清晰标记,便于后续插入时核对深度。
-
作用:
避免在狭小空间内(如吊顶内)因视线受阻,导致插入深度不足。
切割是预处理的核心环节,需避免高温氧化、端面歪斜,确保管材与管件贴合紧密。
-
操作标准:
① 小管径(DN15-DN50):用 “旋转式不锈钢割刀”(手动 / 电动),切割时缓慢旋转,每圈进给量≤0.5mm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管材变形;
② 大管径(DN65-DN100):用 “数控切管机”(自动定位、匀速切割),切割速度控制在 50-80mm/min,确保端面平整;
③ 禁止使用砂轮切割机:砂轮切割会产生高温(>800℃),导致管材端面氧化(发黑),破坏不锈钢钝化膜,加速腐蚀,且端面易产生毛刺。
-
风险后果:
高温氧化会导致管材与密封圈贴合不紧密;端面歪斜会导致插入偏斜,卡压后受力不均。
-
操作内容:
① 固定管材:用 “V 型支架” 固定管材,确保管材轴线与切割刀片垂直(偏差≤0.5°),避免切割时管材晃动;
② 连续切割:切割过程中保持匀速,禁止中途停顿(避免端面出现台阶),切割完成后轻推管材,确保切口完全分离(无粘连);
③ 废料处理:切割后的废料需及时清理,避免金属碎屑混入管道或划伤其他管材。
-
质量标准:
切割后端面平整度误差≤0.1mm(用平尺 + 塞尺检测),无明显歪斜(端面与管材轴线垂直度偏差≤1°)。
切割后的管材端面会产生毛刺和锋利边缘,需通过倒角和打磨处理,避免划伤密封圈。
-
操作内容:
① 外圆倒角:用 “手动 / 电动倒角器” 对管材外端面进行 45° 倒角,深度 0.5-1mm(具体按管径:DN15-0.5mm,DN25-1mm),确保外边缘圆润无锋利棱角;
② 内孔倒角:对管材内端面进行 30° 倒角,深度 0.3-0.5mm,避免内孔边缘划伤密封圈或阻碍水流(产生涡流);
③ 倒角检查:倒角后用手触摸端面,无划手感、无毛刺残留(可用白纱布擦拭,纱布无划痕)。
-
风险后果:
未倒角的锋利边缘会直接划破密封圈,导致密封失效,3-6 个月内出现渗漏。
-
操作内容:
若倒角后仍有细小毛刺(如管材内壁),用 “400 目细砂纸” 沿圆周方向轻轻打磨,打磨范围为管口向内 5mm,避免过度打磨导致管材壁厚减薄(打磨后壁厚误差≤±0.05mm)。
-
注意事项:
禁止用粗砂纸(<200 目)打磨,避免管材表面产生划痕,增加腐蚀风险。
管道内外的油污、粉尘、金属碎屑会影响密封圈与管壁的贴合度,甚至污染饮用水,必须彻底清洁。
-
操作内容:
① 用 “无尘布蘸 95% 乙醇” 擦拭管材插入段(长度≥插入深度 + 10mm,如 DN25 擦拭 30mm 范围),重点清洁表面油污、指纹(指纹含油脂,会降低密封性能);
② 清洁后用干无尘布擦干乙醇,避免乙醇残留(乙醇会轻微腐蚀部分密封圈材质,如氯化丁基橡胶)。
-
风险后果:
油污残留会导致密封圈与管壁间出现缝隙,水压作用下渗漏。
-
操作内容:
① 用 “棉签蘸乙醇” 擦拭管件承口内壁(尤其是密封槽),清除灰尘、金属碎屑(切割时可能残留);
② 检查密封槽:确保槽内无杂质堵塞,若有细小碎屑,用压缩空气(0.4MPa)轻轻吹扫,禁止用硬物(如螺丝刀)清理,避免划伤密封槽内壁。
-
风险后果:
密封槽内杂质会导致密封圈无法完全嵌入,出现局部凸起,密封失效。
-
操作内容:
① 若管道存放时进水(如雨水)或切割时产生碎屑,用 “压缩空气枪(0.6MPa)” 从管材一端吹扫,直至另一端无水滴、碎屑排出(可在另一端放置白纱布,检查是否清洁干净);
② 对于预制管段,清洁后用 “塑料堵头” 密封管口,避免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再次进入杂质。
-
风险后果:
管内杂质会堵塞热水器滤网、水龙头起泡器,影响使用体验,甚至导致设备故障。
预处理是卡压式连接质量的 “基础保障”—— 若预处理不到位,即使后续卡压操作规范,也可能因材料缺陷、尺寸偏差、杂质干扰导致密封失效。因此,每个预处理步骤均需严格执行,验收合格后再进入核心卡压环节。
-End-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欢迎随时拨打官网主页电话联系我们旺坤管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