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预处理中管材外表面清洁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?
在卡压式不锈钢水管预处理中,管材外表面清洁的核心目标是彻底去除 “插入段”(需插入管件承口的部分)的油污、指纹、粉尘、切割碎屑,避免杂质影响密封圈与管壁的贴合度,或导致密封槽堵塞,最终引发渗漏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,包含工具选择、清洁范围、分步操作、验收标准及风险规避:
-
清洁长度计算:清洁范围 = 管件承口深度 + 10mm 冗余(确保插入后与密封圈接触的区域全清洁)。
示例:DN25 管件承口深度通常为 20mm,因此管材插入段需清洁30mm 长度(从管口向内 30mm 的外表面);DN32 管件承口深度 25mm,清洁长度为35mm。
-
标记清洁范围:用马克笔在管材外表面画一条 “清洁终止线”(距管口 30/35mm 处),避免清洁过度或遗漏。
-
操作方法:
-
取 1 块新的超细纤维布,折叠成 4 层(增加吸附面积),蘸取少量 95% 乙醇(布面湿润但不滴液,乙醇用量≤5mL / 块布);
-
沿清洁范围 “螺旋方向” 擦拭(从管口向终止线,同时缓慢旋转管材),确保每处外表面都被乙醇浸润并擦拭到,重点擦除:
-
管口边缘(切割时可能沾染的切削液油污);
-
手部接触过的区域(指纹中的油脂,肉眼可见 “反光不均” 的区域);
-
换 1 块干燥的超细纤维布,沿相同方向再次擦拭清洁范围,吸干残留的乙醇(乙醇若残留,可能轻微溶胀 EPDM 密封圈,影响密封寿命);
-
若油污较顽固(如长期存放导致的机油污染),可重复 “蘸乙醇擦拭→干布吸干”1 次,但需确保最终无乙醇残留。
-
关键注意事项:
-
乙醇需 “现蘸现用”,避免布面长时间暴露导致乙醇挥发,失去去油污效果;
-
禁止用同一块布反复擦拭(会导致油污转移,污染已清洁区域),建议每清洁 1 根管材更换 1-2 块布(根据油污程度调整)。
-
操作方法:
-
清洁完成后,用手触摸清洁范围(戴无粉手套,避免指纹),确认表面 “无粘腻感、无乙醇残留”(干燥的不锈钢表面触感顺滑,无湿润痕迹);
-
若清洁后不立即插入管件,需用 “食品级塑料堵头”(与管材外径匹配)套住管口,或用干净的超细纤维布包裹清洁范围,防止灰尘、油污再次污染;
-
清洁后的管材需单独存放(避免与未清洁的管材、工具堆叠),存放环境需干燥、无油污(如铺有干净防水布的货架)。
清洁后的管材外表面需满足以下 3 个标准,方可进入后续 “插入管件” 步骤:
-
视觉标准:清洁范围内管壁呈均匀的不锈钢本色(304 为银白色,316L 偏哑光),无油污导致的 “局部反光不均”,无粉尘、碎屑残留;
-
触觉标准:戴无粉手套触摸清洁范围,无粘腻感、无颗粒感(若有颗粒感,说明仍有碎屑残留,需重新吹扫);
-
残留检测:用干净的白色滤纸(无荧光剂)轻擦清洁范围,滤纸无油污、无污渍(若滤纸变脏,需重新精擦)。
管材外表面清洁的核心是 “针对性清洁(仅插入段)、无残留(乙醇 + 杂质)、防二次污染”,操作中需严格控制工具选择(避免腐蚀、划伤)和清洁力度(避免过度擦拭破坏钝化膜)。这一步看似简单,却是保证密封圈与管壁紧密贴合的关键 —— 若清洁不彻底,即使卡压操作规范,杂质也会在水压作用下挤压密封圈,导致密封失效,后期出现渗漏。
-End-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欢迎随时拨打官网主页电话联系我们旺坤管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