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何判断卡压式连接点的质量是否合格?
判断卡压式连接点质量是否合格,需围绕 “密封可靠、咬合牢固、结构无损伤” 三大核心标准,通过 “目视检查→专用工具检测→水压测试→辅助验证” 的递进流程操作,覆盖从外观到性能的全维度验证,具体方法如下:
目视是现场施工中最直接的初步判断手段,重点关注连接点的 “外观形态、部件配合”,排除明显不合格项:
-
检查时需在自然光下(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反光误判),近距离(30-50cm)观察,重点关注 “管口边缘” 和 “密封圈位置”;
-
若连接点隐蔽在墙体 / 吊顶,需用手电筒照亮,确保无视觉死角。
需使用卡压式连接专用的 “通规 + 止规”(按管径匹配,如 DN25 对应 DN25 量规),验证卡压深度和咬合精度,这是判断连接点是否 “咬合到位” 的关键:
-
操作方法:将通规(内径略大于合格连接点外径的环形量规)轻轻套在连接点外侧,沿圆周方向旋转 1 圈;
-
合格标准:通规无法自由旋转(或旋转时明显有 “贴合阻力”),且通规与连接点之间的缝隙≤0.1mm(可用塞尺辅助检测);
-
不合格判断:通规能轻松旋转(无阻力),或缝隙>0.1mm,说明卡压深度不足(管件刃口未充分嵌入管材),需重新卡压。
-
操作方法:将止规(内径略小于合格连接点外径的环形量规)对准连接点,尝试向下套入;
-
合格标准:止规无法套入连接点(或仅能套入≤1/3 高度,无法完全贴合);
-
不合格判断:止规能完全套入连接点,说明卡压过度(管件承口被压变形,可能导致管壁变薄或密封圈损坏),需更换管件重新连接。
-
量规需与管材 / 管件规格严格匹配(如 DN20 连接点不能用 DN25 量规),否则检测结果无效;
-
量规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有磨损(如内孔边缘磕碰),磨损量>0.2mm 时需更换,避免误判。
目视和量规检测合格后,需通过 “水压测试” 验证连接点的 “实际密封能力”,尤其针对隐蔽安装的连接点(如墙体、吊顶内),这是避免后期漏水的关键步骤:
-
测试前需将管道内空气排净(打开所有水龙头,直至无气泡排出),避免空气压缩导致压力波动;
-
保压期间重点观察 “连接点”:用干布擦拭连接点,若布面变湿(无明显水滴),可能是 “渗漏水”;若出现明显水滴或水流,直接判定不合格;
-
隐蔽连接点(如墙体开槽)需配合 “超声波漏水检测仪”(探头贴在墙面对应位置),若检测到异常声波信号,说明连接点渗漏。
对于高压、高温或隐蔽性强的连接点,可增加以下辅助检测手段,进一步确认质量:
-
操作方法:用拉力机对连接点施加轴向拉力(如 DN25 施加 10kN 拉力,符合国标要求),保持 1 分钟;
-
合格标准:连接点无松动、无管材拔脱,卸力后检查,咬合结构无变形;
-
适用场景:工业高压管道(PN>1.6MPa)、消防管道等对抗拉脱要求高的场景。
-
操作方法:戴手套后,用手沿管材轴向轻轻推拉连接点(力度≤50N,约 5kg 力),或沿圆周方向轻轻转动;
-
合格标准:连接点无明显松动(位移≤0.5mm),无 “晃动间隙”;
-
不合格表现:能明显感觉到管材与管件之间有间隙,或推拉时出现 “位移”,说明咬合不牢固。
-
操作方法:将微型内窥镜(直径≤5mm)伸入隐蔽空间(如吊顶内、管道井),近距离拍摄连接点细节;
-
合格标准:内窥镜画面中,连接点咬合线连续、密封圈无扭曲,无异物残留;
-
适用场景:无法直接目视的深 cavity 连接点(如墙体内部、设备下方)。
-
1.卡压不足 / 过度:
-
卡压不足:重新调整卡压钳压力(按管径标准,如 DN25 调至 12-15MPa),重新卡压后再次检测;
-
卡压过度:管件已变形,无法修复,需切割后更换新管件重新连接。
-
2.密封圈扭曲 / 渗漏:
-
拆卸连接点(用专用拆卡钳),更换新密封圈,确保安装时完全嵌入密封槽,重新卡压检测。
-
3.插入深度不足:
-
若管材有足够余量,可切割掉插入不足的部分,重新处理管口(倒角、清洁)后,按标准深度插入并卡压;若余量不足,需更换管材。
判断卡压式连接点质量,最终可归纳为 “四无”:
-
1.无外观缺陷(无偏斜、无凹陷、无密封圈溢出);
-
2.无量规异常(通规不松、止规不入);
-
3.无水压渗漏(压降合格、无水滴);
-
4.无松动间隙(手晃无位移、抗拉无拔脱)。
只要满足以上四点,连接点质量即可判定为合格,能长期承受设计工况下的压力、温度变化,避免渗漏风险。
-End-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欢迎随时拨打官网主页电话联系我们旺坤管业!